
在患者、朋友與球友之間享有「疼痛大師」封號的長庚醫院復健科學術組教授級主治醫師陳柏旭,除了以專業和先進的醫學學識為患者解決各式疑難雜症外,對於高爾夫球運動也有著高度的熱情與投入,更懂得從高球運動享受豐富人生。

醫者仁心的初衷
「因為從小就對英文的聽、說與寫非常有興趣。長大之後,我希望能用醫學來幫助人類,而學醫的過程幾乎都是閱讀英文的教課書,因此很自然地我就走上了從醫這條路。
我於1996 年畢業於台大醫科後,一開始走的是外科,在振興醫院與台大醫院擔任了兩年的住院醫師。但因為本身有偏頭痛和扁平足的問題,無法長時間在強光目視下 ( 易產生偏頭痛 ) 進行手術與久站。因此後來離開了我喜愛的外科,於 1998 年開始在林口長庚醫院接受扎實的復健醫學訓練。
過往,人們對於復健科的認定可能存留在比較緩和的治療與修復;然而,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達,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靈活地運用各式先進的醫療方式,例如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與增生療法等,達到更有效且積極地的治療效果。
現在的復健儀器也都比以前進步很多。台灣各項復健醫學的新進展,無論在 AI、機器人、吞嚥、小兒復健與運動醫學等等,在國際都是佔有領先的地位。」
憶及投入醫學領域和從事復健醫療,陳柏旭醫師侃侃而談他對於懸壺濟世、從醫救人的熱忱與初衷。

享受高球的樂趣
然而,話鋒一轉提到高爾夫球運動,陳柏旭醫師眼神綻放神采奕奕的光芒,嘴角掩飾不住的愉悅,他說:「高爾夫球是一項對於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的運動,無論是身體或者是心理。從身體健康的角度而言,高爾夫運動的年齡層非常廣泛,我們在球場上都一直看到有 80、90 歲的長者依然下場在打球。
而且,在球場上的每一洞之間走路運動,對於關節的傷害也較小,慢慢地暖身再揮桿、揮桿之後再慢慢地舒緩放鬆,少了過於激烈的競技競爭,在大自然的球場環境中,讓身體享受陽光、愜意運動的舒適感,自然而然讓肢體感受運動的活躍與伸展。就心理層面而言,約三五好友一起去打球,小賭一下,在一整天的球敘中暢快愜意聊天歡笑,不但增進朋友之間的友誼,同時更能讓心情愉悅。
如果我週六和朋友約打球,差不多從周三開始就充滿著期待,
心情就會一直感到很興奮。
想像著週末可以和好友們一起上場揮桿,
想像著自己這週又可以展現那些球技,
想像著又有哪些生活的趣事迫不及待想和朋友們分享,
這些都是高爾夫球運動帶來的好處。
~陳柏旭

瀕險重生的生命之花
從開始接觸高爾夫球至今天已有30 多年的球齡,陳柏旭醫師不定期都會和朋友們相約一起去打球,他個人喜愛與常打的球場有再興球場、東華球場、林口球場、長庚球場與永漢球場。
個人最佳的成績是在東方球場所創下的 71 桿成績,也就是低於標準桿一桿。在休長假時也喜愛到海外的球場,體驗異國不同球場的揮桿享受,他對於景色優美且環境清幽靜謐的峇里島 Handara 球場印象非常深刻,同時他也對於當年在英國攻讀學位時,造訪的海岸 Links Course 球場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他說:「位於英國的 Links Course 球場,由於朝向大海斷崖,一眼望去就是無邊際的海岸線和天際線,強勁的風勢和一望無際的球場環境,讓人在揮桿時產生距離消失的錯覺,總覺得打出去的球距都不遠,所以在揮桿上更考驗球員對於球道的掌握度與擊球的精準度。」

或許是因為過往曾經過度肥胖,陳柏旭醫師在 2022 年被診斷出罹患脂肉瘤,經歷過手術摘除腎臟、脾臟、部分胰臟與腸子等等。之後也經歷了腫瘤轉移,再次接受手術並且也接受了質子治療、化療與標靶治療等等。
近期因為在橫膈膜上也發現有腫瘤,再次接受了手術摘除。但陳柏旭醫師並不放棄自己,仍然樂觀的面對人生,依舊不減對於高爾夫球的熱愛,享受高球為生命所帶來的愉悅。此外,他也對於能夠透過先進的超音波導引注射技術,協助病患有效的舒緩疼痛,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,感到十分的自豪與驕傲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