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對這位主播與節目主持人而言,高爾夫是她身心靈的一種修煉。

Q:當初怎麼會打高爾夫的,因為這需要風吹日曬的!
A:大約是在十年前,我在完成台大EMBA 論文口試後,隔天我就決定加入打球的行列。當時我的好同學是新加坡公司的董事長,他送了我一整套的球桿。我這個人是一旦投入就很全面,會到日本採購所有的行頭,而為了避免風吹日曬,我則是清涼液、防曬乳備齊且包得密不通風。
Q:看起來你一打就持續到現在,你的打球樂趣是在於?
A:在十年前的 EMBA 高爾夫圈中,我是唯一的幼幼班,其他人都是打球老手了。我的打球樂趣是在於自我的成長,每場球都是在跟自己對話,尤其是可以尋求職場上的問題解答,然後帶著新想法回到職場上。我很高興自己從拿BB 獎到拿總桿冠軍,而且可以跟球伴抓球。這就是高爾夫帶給我的成長,也是無可取代的成就。
Q:剛初學時你找了教練也固定在練習,是否有設定什麼目標?
A:我一開始找了雙教練,女教練教我揮桿技術,另一位教練是柯學長,他教我場上的擊球策略。我的目標是一年內破百,而我也達到了。之後我的目標就轉為打好球質,不再專注在桿數上,也透過打球的過程來紓壓。
Q:高爾夫目前在你生活上的重要位置跟初學時有不同嗎?為何?
A:初學時打的多,就像是去拍照玩樂吃喝的;現在一個月只打一場,而我也不是那種隨找隨走的球友,需要事先安排;為了球敘,我都會盡量提前練習與回想上一場需要改進之處。這像是一種準備儀式,因為打球反映我的人生態度,有人說我打球太嚴肅了,其實我是在紓壓與成長!
Q:你的經常球伴都是哪些人?會有怎麼樣的小比賽嗎?
A:我較不喜歡跟陌生人打球,都是跟 EMBA 的球隊人員約,其他球敘也都只會跟好朋友打,像是杏輝藥品的副董事長;我們打球也會小賭一下,賭注可能是幾支冰棒;我不做生意,所以沒有應酬需求,打球隨意自在。
Q:看你這麼熱衷打球,先生沒想要加入?後來好像他就不打了?
A:我先生是完全沒有運動細胞,都是在練習場泡茶嘴我而已;他臉皮薄,深怕人家知道他是新手,所以也不想練習時被看見;反而是我,初學者不怕人家看,下班還去打個 700 顆球,加上先生也覺得自己不是打球的料,我們兩個人的下場成績就差很多了。
Q:身為主播,打球會被約束別曬黑嗎?
A:其實沒有,但這是給我自己的要求與規範,所以夏天打球時,我一定包到讓你認不出來我是誰。這是一位專業的新聞工作者該有的自律行為。
Q:看你的打球穿著,好像也是包好包滿,是否就是怕曬黑還要保養嗎?
A:是啊!我是聚焦 2.0 的健康節目主持人,我打完球要做兩種保養,一個是找整復師將全身骨骼都歸位;另外還要打營養針,不是美白針喔!因為打球要早起會睡不好,所以要補充維他命 C、鋅跟硒,以幫助睡眠與身體修復。
Q:你也在練習一些瑜伽跟重量訓練,是為了高爾夫,還是因為節目關係?
A:重訓是真的為了打好高爾夫,要練好核心;瑜珈則是一直以來有在練,後來還加了禪柔跟皮拉提斯,不同項目的教練我都請他們為高爾夫量身規劃動作。我為了打好對高爾夫還真投資不少,個人推薦皮拉提斯的彈簧訓練,真的對擊球動作很有幫助,我個人推薦這個勝過重量訓練。
Q:自己有什麼高爾夫夢想嗎?比如 跟夢想球伴一起打夢想球場,那會是打哪裡跟誰?
A:這題真的只能當夢想了!我的夢想球友就是孫藝珍,她是我的皮拉提斯偶像,她也打小白球。如果問我高爾夫夢想,真的就是希望跟她一起打球,在任何地方都可以。
Q:對於高爾夫還有什麼個人心得可以分享的嗎?
A:有的,我推薦意向訓練,也就是對某件事情的發展做事先演練,我自己已經做了半年了,過程與結果跟預想的很接近。大提琴師馬友友就是這樣訓練,而我們也可以預先想像下場會遇到的問題,想著要如何解決,這對於擠不出時間做實際練習的人很有幫助,推薦給大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