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LYING WITH PAN 跟著小潘飛上世界舞台

2019-01-28

「有選手跟我說他這次學到的比預期還多,也有選手詢問明年能不能再參加…能得到這樣的回饋,我和我太太這幾天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了。」潘政琮(小潘)臉上露出招牌的陽光笑容,語調愉悅地說道。

在2018潘政琮菁英訓練營結束的幾天後,《高爾夫雜誌》和小潘夫妻約在台北某間攝影棚,進行一月刊封面人物的拍攝與專訪。循慣例,小潘提早了半個多小時就抵達,自己揹著球袋、拎著要更換的衣褲與球鞋;老婆林盈君(Mihelle)則充當司機,負責找停車位。夫唱婦隨,一切自己打點,不假手他人。別忘了,他去年在美巡聯邦快遞盃積分榜名列35位,進帳188萬美元獎金,十場比賽打進前25名,兩場前十名。在進入美巡賽短短兩年,已然在世界高球的最高殿堂,佔有一席之地。

這就是小潘最讓人欣賞之處,一如他的座右銘:Dream Big, Work Hard, Stay Humble。那燦爛的笑容與謙遜誠懇的態度,多年來始終如一;稍有不同的是,在歷經數年的職業巡迴賽洗禮後,他的眼神更堅毅,舉手投足更自信從容,渾身上下散發出一位美巡賽(PGA TOUR)選手所當有的風範。Professional,名符其實。

更讓人稱許的是,他仍然一點也不「官方」。他願意如實地說出心裡的想法與觀點(或許名家的辯士們會質疑子非魚,好吧,這是主觀感受),而非像許多已成氣候的球星們,官方說法打太極。他自掏腰包舉辦青少年訓練營,和老婆一起設計課程、找師資、邀請學員,親力親為,為的只是希望能帶給青少年選手一些幫助,為台灣高爾夫發展做點事。對比有些球星應贊助商要求舉辦的教學活動,在本質上截然不同。他們多半是履行義務或公關操作,負責上場露幾手、做做秀、拍拍照、展現點幽默感與親和力,然後拍拍屁股走人,爾後兩忘江湖。但對小潘來說,訓練營只是個開始,更重要的是他和這些學員們就此建立了關係,在未來持續保持聯繫,以過來人的身分提供建議與協助。

下文中,小潘夫妻有問必答,在溫暖的台北冬日午后,談訓練營、談NCAA、談球星的重要性,以及回顧2018、展望2019。

小潘連續第三年舉辦訓練營,親力親為,希望能帶給青少年選手一些幫助。


GOLF MAGAZINE(下文簡稱G):連續三年舉辦青少年訓練營,你的出發點為何?

潘政琮(下文簡稱P):你也知道我小時候家境並不理想,曾受過許多人的幫助。這些曾幫助我的人都跟我說,未來等我有能力後,不用回報他們,而是要去幫助更多的小孩子。這是我為何想做青少年這一塊的原因。另外,台灣高球運動確實需要更好的發展,要發展的唯一方法,就是球星。前幾年曾雅妮高居世界第一時,帶動了許多台灣女生開始打球;老虎伍茲更是最經典的範例,高爾夫球因他而蓬勃發展。所以,我把重點放在青少年,希望能培育出未來的球星。

我是30年來唯一進入美巡賽的台灣選手,我不希望再等30年。台灣高壇近30年來走的是同樣的路,從台巡到亞巡、日巡或歐巡,再到美巡,但成功的案例不多,這代表這條路似乎不太通暢。所以,我們勢必得開拓其他條路,或許會更適合一些選手。

以我而言,我的經歷是到美國念高中、大學,再銜接到三級巡迴賽、次級巡迴賽與美巡賽。但關於美國大學平台的資訊,台灣家長與球員並不太了解。由於我親身經歷過,我知道美國大學提供很好的練習與比賽環境,能讓你按部就班銜接到巡迴賽去。當然,成功的比例還是很低,很不容易。但我還是希望盡我所能,去幫助一些小朋友,期待能培養出更多打進美巡賽的選手。

G:今年的訓練營有什麼事讓你印象最深刻嗎?

P這次訓練營天氣很好,我們教了很多,學員們也都很開心,感覺有滿載而歸。第一天晚上我和徐薇淩各率領幾位學員分隊比切球,一直比到晚上,還打開手機燈光來照亮洞口,結果徐薇淩那隊贏了。我和學員們都不曾這麼做,那是很難忘的經驗,感覺能讓他們找回對高爾夫的熱情。太太也跟我說,當課程結束她把學員照片的易拉展送給每個人時,他們笑說那是畢業證書。有學員已經在問明年能否在來參加,也有學員覺得他們學到比預期中更多的東西。這代表我們所做的,他們感受到了。這一次我們確實教了很多、講了很多,我不奢求他們通通吸收,只要學到其中一兩點,對於他們的未來有幫助,那就值得了。

Michelle(下文簡稱M)我和所有學員聊過,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。有些正值低潮,有些最近成績不錯,受到關注,壓力很大。我們希望他們能重拾打球的樂趣,才有動力支持他們繼續走下去,因為這條路真的很辛苦。我們告訴他們,你們已經是台灣的菁英,別在乎外界的比較,把眼光放遠一點,你們的舞台是外面的世界。

小潘以個人名義冠名主辦「潘政琮AJGA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」,創造台灣選手赴美參賽、受到NCAA教練關注的管道。圖為2018年10月的記者會上,他和老婆Michelle、中華高協理事長王政松(右一)與富邦金控資深副總陳昭如(左二)合影。


G、是什麼樣的原因決定以個人名義冠名舉辦「潘政琮AJGA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」這場AJGA賽事?

P這是我自己的規劃,希望每一年都能多做一些關於青少年培訓的事情。在青少年部分,我一直推廣美國大學,但仍缺少一條直接的路,來協助台灣青少年進入NCAA。所以我主辦AJGA賽事,同時在台灣辦資格賽,或者像今年以高協賽事做為資格賽,讓他們有機會去美國比賽。我那場賽事屬於公開賽層級,參賽人數最多,比賽期間又選在復活節假期,所以會有很多美國大學教練前來觀看。如果小朋友能打出不錯的成績,絕對有機會被關注,在未來順利獲得大學的獎學金。

M這也能讓台灣青少年選手去到競爭更為激烈的大舞台,去開開眼界,知道自己的不足。畢竟在台灣,競爭對手就是那麼幾位。

G:這幾年來越來越多台灣青少年跟隨你的腳步進入NCAA,有何感想?

P我很開心,最近常聽到好消息,像是謝霆葳、蔡雨達、侯羽桑與侯羽薔姊妹、洪若華、還有俞俊安的妹妹俞涵軒也決定去美國念大學。2017年參加訓練營的12位選手裡,有6位取得了美國大學獎學金。好像不知不覺中,我對於家長與選手已經多少起到了一些影響。這也是為何我在職業生涯剛起步之際,就舉辦訓練營的原因。如果每一年能多個五、六位,幾年下來就會有許多台灣選手進入NCAA,未來也會出現更多的男女選手進入PGA與LPGA。

以台灣的高球環境來說,18歲以下的比賽很多,18歲以上的很少,大專院校僅北體、國體幾家,賽事少、競爭強度不高。而NCAA提供了一很好的平台,給你獎學金免費受教育、又有很好的英語訓練環境,美國也有很棒的師資。對於培養球星來說,具備了所有必要的條件。當然,或許不見得能成功轉入職業,但出國留學能讓你把未來的路越走越寬。假如你留在台灣,無法打出好成績,那只剩教球一途。如果你能赴美念完四年大學,不管留在美國或回台灣,應該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,也能成為未來推動高爾夫發展的相關人才。

G:以你的觀點,想在美巡賽立足,NCAA的洗禮是必須的嗎?又或者像許多球員一樣,去NCAA過個水就可以轉職業?

P我覺得男女生的情況不太相同。女生的競爭人數沒男生多,且在生理與心理上都比較早熟,加上女性球員從賽場上退下來的時間較早,如果你在業餘時表現就很出色,不見得要上大學,可以提早轉職業。但就男生來說,我強烈建議他們先去NCAA磨練後再進入職業,因為更為競爭,且十多歲的男生在成熟度上還不夠,你很難去和那些經驗豐富的球員們相抗衡。

在美巡賽場上,30到40多歲的老球皮們卡了一大半的位置,他們經驗豐富、技巧高超,像老虎伍茲、菲爾米寇森都已經40好幾,依舊競爭力十足。此外,美國和台灣一樣,18歲以下的比賽很多,18歲以上的比賽以大學賽事為主,如果你沒念大學,可能會面臨沒有比賽可打的窘境。因為一般好的業餘選手都是進入NCAA體系,打大學賽事。所以,像是喬丹史畢斯、老虎伍茲等業餘時就很出色的選手,也會進入大學打個一兩年比賽再轉職業,這是銜接上的問題。有比賽打,又有獎學金可拿,何樂而不為。

M我認為外國球員與美國球員的狀況不同。美國球員沒有適應環境的問題,因為那本來就是他們的國家。但外國球員除了語言的隔閡外,你還得花許多時間去適應環境、了解美國文化,而就讀大學的這幾年,有助於讓你更融入美國社會。

我曾介紹一位英文老師給好幾位台灣青少年選手,他發現台灣小孩的生活不是打球就是打屁,腦袋裡除了高爾夫沒有其他東西。去美國念大學,能強迫他們去學習多元文化,豐富他們的生活與視野。這樣的歷練與教育,在轉入職業後,能讓你成為一個言之有物、上得了檯面的球星,而不只是一個只懂打球的球員。企業才會想要找你代言,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了公司形象。

G、台灣青少年選手要到美國念大學打比賽,要兼顧學業與球技很困難,你認為該如何從中找到平衡點?

P當然,這真的很辛苦,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功,但即便無法走上職業這條路,至少你英語會了,得到大學文憑,未來就業的路會變得更寬廣。事實上,美國大學給學生運動員很多幫助,缺課有家教可以幫忙做筆記、補習,當然功課還是得自己寫;也有顧問可以幫你選課,根據賽程來安排課程。如果你的英語真的不好,還有補救課程,我也曾上過。這些措施都是希望能協助學生運動員,在課業上不會落後太多。沒錯,確實不容易,但成功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G:對於那些想要追隨你的腳步進軍美巡賽的台灣青少年球員,你會給他們什麼樣的建議?

P我覺得英語很重要,你要敢講、要多練習,才能像一般美國人一樣。畢竟你在大學時讀的都是原文書,得花許多時間在課業上,所以要盡早準備,未來的路才會比較好走。至於球技部分,當然得持續努力;不過我認為環境會決定一切,在那樣競爭的環境下,你要爭取出賽機會,你就必須努力。

2018溫德漢錦標賽,小潘最終打出第二名的當季最佳成績。他把功勞歸於首度披掛上陣當桿弟的老婆大人。


G:2017-18賽季給自己打幾分?有達成哪些目標,哪些目標未完成?

P我給自己90分吧!有些目標有達成,有些沒達成,像是沒有打到最後一場的巡迴錦標賽。其實我整年度賽季的表現都不錯,前半段總差一點,但這就是高爾夫。後半段有發揮出來,太太居功厥偉。有達到部分目標,沒達到的明年繼續努力。我相信只要我持續努力、持續進步,有一天一定能到達我要的地方。

G:你要的地方是哪裡?

P當然是世界排名越前面越好。選手都是貪心的,第一比第二好,第二比第三好。能夠打到美巡,財務上基本上沒有問題,選手會更關注在成就上,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成就。

G、2017-18賽季哪一場比賽最讓你印象深刻?

P當然是老婆幫我揹球袋的那一場,溫德漢錦標賽(Wyndham Championship)。那一場我整場打得很輕鬆,就只是擔心她而已,沒時間擔心自己。「這裡上坡,要不要我幫你拿四支球桿。」那真的是很有趣的經驗。

M小潘那一場的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,沒時間緊張,反而打得好。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,他從沒想過打比賽可以那麼輕鬆。

G:為何那場比賽會找老婆當桿弟?

P因為臨時找不到桿弟,加上大球袋又壞掉,改用小球袋,太太一直以來也很想揹一場,想說小球袋她應該可以負荷,所以就披掛上陣了。

M我一直很想揹揹看,走進圍繩內。其實小潘在剛進美巡賽時,很想找個長期配合的桿弟,因為人們總說好的桿弟一天能幫你賺個一兩桿。帶著這樣的期待尋尋覓覓,但每一次和桿弟不太契合,或者因為桿弟而犯錯反而更生氣。我跟他說你從小到大都沒桿弟,都靠自己,為何到了美巡賽得靠桿弟?尤其溫德漢這一場,我幫他揹反而他打得更好,但在專業上我根本無法給他任何意見。所以,最終還是得回歸到自己身上。好桿弟多半在大牌球星那裡,能找到就找到,找不到也沒關係。

P所以我現在的桿弟都是幾個輪流,短期配合。太太永遠在背後支持,隨時能候補上陣。(笑)

G、溫德漢那場你打完71洞還並列領先,結果最後一洞開球出界,當時心裡的想法為何?

P或許我急了,但我沒有及時發現。我以為我一點也不急、不緊張,開球前還在跟太太說笑:「就照著前三天的方式打囉!」但或許潛意識裡我是很緊張的,只是沒察覺。這是很好的學習經驗,最後一哩路永遠是最難的。也許下一次再有機會,雖然自己感覺不錯,但我還是會提醒自己,做個深呼吸,放慢腳步。其實當下我並不沮喪,我沒有做錯什麼,只是結果不好。那就代表自己還不夠好,在運動場上,沒贏就是沒贏,就是不夠好,還有很多地方要努力、要進步。

M這是個經驗。在前71洞我常常會問他,你有沒有想清楚。但在當下我沒有提醒他,因為他看起來很有信心。有了這次經驗,我們就知道或許你不覺得自己緊張,但潛意識可能已經影響了你的身理與心理反應。其實這場沒贏我們並不難過,他在最後一輪錯失了好幾個博蒂,也運氣不好地進了好幾次球痕,那感覺離奪冠就是還差一點。太早奪冠也不見得是好事,像是17年農保並列第二,他就認為自己每一場都可以,反而打不好。事實上還不夠成熟,還需要再加強。

G、溫德漢最後並列第二,這麼好的成績跟桿弟一定有關吧?你又分了多少獎金給桿弟?

P當然,最大的功勞是桿弟。至於獎金分多少?她早已擁有我的全部。Happy Wife, Happy Life!(笑)

M其實小潘這一年和第一年相比,表現明顯穩定多了。但是在美巡,只要差個一兩桿,可能就會從前5名掉到20名,差別很大。我覺得是他這一年來持續維持在高原狀態,在那場比賽開花結果。

G、你在2017-18季後賽表現出色,尤其戴爾科技錦標賽(Dell Technologies Championship)那場並列第四,你認為主因為何?

P我覺得是打出自信吧!這很重要,打得不錯,也有顯現在成績上,就更有自信。另外,我覺得溫德漢那場打出好成績也是關鍵,那一場我學到了很多,我學到即便輕鬆自在也能打出好成績,我學到在壓力下也可以輕鬆自在,我更學到我不用追求完美,只要減少犯錯就能維持在領先群裡。之前我總覺得美巡賽很難,必須每一球都打得完美才有機會。其實不然,雖然大家都很厲害,但多少會犯錯。你要做的就是減少犯錯,把傷害降到最低。

G、你曾說你每一年在美巡賽都學到很多,能談談你2017-18賽季學到什麼嗎?

P我覺得是心態上的調整,我更成熟、更自在,且因為球場都已經打過,更熟悉了,知道旗位會放在哪裡,桿數標準大約會落在那裡,比較能更正確地去應對。我認為整體都進步了,不管是技術面、球場策略面、心態面都更成熟。

M我覺得除了場上更成熟外,場外也是。小潘能從密集的巡迴賽程中,去找到生活的平衡。能夠好好地保持體力,該休息就休息,去應付整個賽季。

G、2019年的賽程安排為何?目標又為何?

P我想要減少參賽場次,從30場降到27、28場,所以我必須更努力地打好每一場。至於目標,則是希望能打到最後一場(巡迴錦標賽)。因為明年季後賽只剩三場,所以得更加油。在四大賽與總統盃部分,就盡量努力,目前是PGA錦標賽比較有機會參加。

G、你覺得你能夠在美巡賽立足、打出佳績,最重要的關鍵為何?

P原因有很多,每個環節都不能少,但我認為在大學時做的準備是最直接的。我在大三時修改揮桿動作,開球距離平均增加15碼,這讓我從亞巡提升到美巡的競爭力。除了距離增加,穩定性也變好。讓我即便一年內打30場比賽,也能保持競爭力,不會太早疲勞。

另外,我在那幾年打了好幾場四大賽,三場美國公開賽、一場英國公開賽。那是很好的經驗,讓我知道未來的競爭為何,未來的戰場與對手如何,也因為如此才讓我興起改動作的念頭。大四時我做了很多規畫,我和太太把所有能打的資格賽列出來,包括日巡、亞巡、加拿大巡迴賽等等,我們得準備多少費用,該如何安排,屆時好或不好的狀況會如何。我們也和三家經紀公司面談,做出選擇。

許多業餘選手不太懂要先做足準備,仍是持續打大學比賽,到畢業後才想說要轉職業,要去報名資格賽,但或許報名時間已經截止。每個環節都要環環相扣,一錯過可能就得浪費一年的時間。其實路很清楚,就是三級巡迴賽、次級巡迴賽到美巡賽,就看你如何提前做好規劃與準備。

G:談點輕鬆的,夫妻兩人平時的互動如何?空暇時的休閒活動?

M其實我們兩個在一起有很多話可以聊,從生活、時事,到這次的訓練營如何規劃、比賽策略、以及賽事行程與旅行安排等等,都會彼此溝通討論,而且很容易取得共識。我們兩人的節奏其實蠻合的,做事也都很快很有效率。像是我們才剛辦完2018年的訓練營,已經開始討論2019年的了。

去年八月時我們放了一次假,因為小潘說他打球打到腦袋快燒掉了,想遠離賽場。我們去阿拉斯加渡假,看鯨魚、冰山、坐蒸汽火車。每天吃東西、睡覺、玩樂,好好地充電。閒暇時我們會看電影、看書、聊聊天,都是很靜態的活動。我們的生活很像老人家,早睡早起,很規律。我也想提醒球員的家長或另一半,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,才不至於讓球員擔心。畢竟陪同球員日復一日地旅行,身體負擔真的很大。

G:你們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影?

P幾乎都看,漫威片、歷史片、戰爭片,最近也喜歡看些搞笑片,笑一笑放鬆一下。愛情片我不喜歡,因為每天看她就足夠了。(放閃)

G:聽Michelle說,如果你們以後有小孩,你並不希望他和你一樣走職業高爾夫這條路,原因為何?

P因為真的很難、很辛苦,而且我們兩個的基因好像都太矮了(笑)。除非他的天分、體格真的比我好才可以。當然,父母是不客觀的,所以還是得找專家來看一下。職業賽場競爭非常激烈,未來更是會越來越難,不管男女都一樣。

G:最後還有什麼要說的嗎?

P我能提一下我的贊助商嗎?我真的很感謝長榮航空、NIKE與富邦,在我默默無名、剛轉職業時就贊助我,對我的幫助很大,對我的家人也很照顧,而且對我也沒有什麼要求(笑)。真的很感謝他們。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