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醫學能為高爾夫愛好者做什麼?

2019-05-29

撰文 / 林頌凱醫師(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,奧、亞運國家代表隊醫師)

一般來說,不論是運動員或是運動愛好者,使用身體的方式都和一般人不一樣。通常他們都需要頻繁而高強度的訓練,同時還有密集的賽事。隨著不同運動的不同特性,需求也是五花八門,例如:

  1. 想要更有效率地增加力量、耐力與心肺功能快速減重
  2. 想要快速但健康地增重、減重或快速增加力量
  3. 想要在受傷後最短時間內復原、回到賽場,且維持運動表現
  4. 必要時帶傷上場或訓練,但同時希望傷病逐漸復原
  5. 為了滿足上述需求的飲食、營養輔助
  6. 評估什麼時候可以帶傷上陣

諸如此類等需求,都是他們實際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。

 

運動醫學具有三大功能

為了滿足這些需求,運動醫學科醫師需要了解各種運動的特性、骨科、復健、中醫、內科、營養學……等多方面的知識,才能像一個「運動員與運動愛好者的家庭醫師」一樣,解決選手與運動愛好者的各種問題。粗分來說,運動醫學常常要處理的問題大致包括下面三項,分別是:「運動傷害的治療與預防」、「治療疼痛」、「提升運動表現與生活品質」。

那麼,在這三大類的問題中,高爾夫愛好者可能會有哪些需求呢?

運動傷害的防治方面,常見的問題包括:腰背部拉傷、高爾夫球肘、手腕與腳踝的扭傷或拉傷、肩部旋轉肌袖的損傷等等,都是常見的問題。相信大家都很容易查到這些高爾夫常見傷害的資料,因此這邊就不多提。而我們要特別提到的,則是運動醫學科醫師更重視這些傷害背後的預防!

舉踝關節疼痛的例子來說,很多讀者應該聽過拇趾外翻、扁平足,也知道這兩個問題會造成「無法久走」的狀況。走完18洞,有拇趾外翻的人可能會覺得「拇趾內側疼痛」,有扁平足的人則容易發生「足弓區域疼痛」。但大家不曉得的是,有上述兩個問題之一(或都有)的人,踝關節容易產生「內翻」的問題,讓力量吃在腳踝的內側,加上揮桿時的腳踝受力,更容易產生內踝疼痛。

上面提到的「扁平足、拇趾外翻」與內踝疼痛的潛在關聯,以及了解高爾夫愛好者使用腳踝的技巧、需要久走的特性,就是運動醫學醫師的價值。有這些觀念的醫師,可以利用一些足壓檢測、足部X光或其他的足踝力學分析技術,解決、甚至提早協助預防這些問題

高爾夫是一種非常「單邊」的運動,往往會造成人體肌肉、姿勢的不均衡。

不只治療傷害更有助提升表現

而上面提到的這些壓力、影像、力學分析,或是其他的人體架構、姿勢的評估,結合對於運動的了解,也能應用在前面提過的「治療疼痛」、「提升運動表現與生活品質」上。

簡單來說,很多慢性疼痛是因為姿勢的不良所導致。而類似高爾夫這種非常「單邊」的運動,往往會造成人體肌肉、姿勢的不均衡,有些慢性肩痛、下背痛正是源自於此。運動醫學科醫師正是透過上面提到的各種姿勢、體態、力學的分析找出問題,進一步透過適當的「運動訓練」矯正他們。而這些運動訓練除了用來矯正慢性疼痛、改善生活品質,當然也能用來提升運動表現!

從上面的介紹,相信大家應該能大致理解為什麼我們會需要「運動醫學」,也了解運動醫學醫師在這個領域所能提供的幫助,希望各位球友不只是「有傷痛才找運動醫學醫師」,而是能更積極地應用運動醫學的服務,讓自己的運動表現更好,生活品質更棒!

運動醫學結合了壓力、影像、力學分析,以及人體架構、姿勢的評估,能解決選手與運動愛好者的各種問題。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