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大師為你解惑

2019-11-22

TPI共同創辦人戴夫菲利浦斯,接受本刊獨家採訪。

近年來席捲全球高爾夫教學領域的TPI(Titleist Performance Institute),日前首度登陸台灣,在正元精密科技的主導下,於台北舉辦了一場TPI一級認證課程,由TPI共同創辦人戴夫菲利浦斯(Dave Phillips)親自授課,吸引了近百位台灣高球教練、選手、業界人士甚至一般球友報名,場面盛大。

在兩天認證課程結束的週日早晨,《高爾夫雜誌》和菲利浦斯相約在他下榻的飯店裡,進行獨家採訪。如果你渴望在球場上拿出更好的表現、進一步搞懂這個總讓人沮喪困惑的運動,那就仔細聽聽曾作育無數英才的菲力普斯怎麼說吧!

「我覺得大多數球友打不好,在於他們不瞭解瞄球設定與擊球瞬間的差異,他們以為都是一樣的。」─戴夫菲利浦斯

能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嗎?

我和葛雷格羅斯醫生(Dr. Greg Rose)是TPI共同創辦人。我成為高爾夫職業球員已經27年了,過去持續專注在高爾夫教學上,並曾以32歲之齡成為《高爾夫雜誌》最年輕的百大教練,也是《高爾夫文摘》50佳教練之一。我曾和許多巡迴賽選手合作,包括西班牙球星瓊拉姆(Jon Rahm)。我也是美國PGA講師,負責教育新進高爾夫教練。

 

能稍微介紹一下TPI嗎?

TPI於2004年開始,起因是要進行一項高爾夫奧運訓練計畫。我們覺得應該要開始去研究高爾夫與身體之間的關係,而非只是把焦點放在揮桿上。會有這樣的想法,來自於老虎伍茲(Tiger Woods)。當老虎於1997年轉入職業後,展現出驚人的宰制力。他也做了一些其他高爾夫球員不曾做過的事,像是體能訓練等。所以,我們把焦點放在生物力學注意身體在揮桿裡是如何運作、如何創造力量。我們開始思考身體與揮桿的連結,如何去建構適合不同身體的個別揮桿動作。

很多球友很認真練球、很認真打球,但還是打不好。因為他們可能看雜誌、看影片學球,畢竟資訊就來自這裡。你想學球員的揮桿動作,但問題你的身體根本無法像他們那樣動作,不僅學不好,更可能受傷。也有很多球友花錢找教練上課,但有些變好,有些變差,因為某些教練沒有去注意每個人的身體與動作都是不同的。所以,TPI的理念就是從體能、健康與營養管理各方面著手,先去改善球友的身體條件,再輔以合適的揮桿技巧、量身訂做球具,提升球場上表現。

從2004年迄今,TPI已經在全球62個國家、使用10種語言,認證超過25000人。

 

這趟台灣行有何感想?

這是我們第一次到台灣。有85位學員參加了這次的認證課程,為期兩天,每天八小時。我們從如何認識高爾夫球員的身體開始,透過16個身體能力檢測來了解每個人的身體條件,還有12個主要的揮桿特徵,以及65個身體訓練方式。學員們將能夠學會判定每個人因為什麼樣的身體限制而影響揮桿,並如何以簡單的解決方法將其導回正軌。參加這次課程的台灣學員都很棒,也很熱切地想要吸收新知,我們都很享受這次的課程。

我很喜歡台灣,台灣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年輕球員。雖然不是大國家,但我能感受到台灣人對於高爾夫運動很有熱情,尤其當雅妮成為世界第一時。雅妮對於台灣的影響力,就像是朴世莉之於南韓,她啟發了許多年輕球員。雅妮多年前曾造訪TPI,她的天分是如此出色。我很難過看到她現在沒有以前那麼好,如果她有需要,我們希望有機會能夠再度幫助到她。

菲利浦斯強調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都不同,無需模仿別人,而是要了解自己的動作,去找出最適合本身的揮桿。

你從事高爾夫教學近30年,累積了許多經驗與成就,能談談你對於高爾夫教學的看法嗎?

我認為現在的教學,最大問題就是「過度教導」(overcoaching)。隨著科技的進步,高爾夫教學也運用了更多科技,資訊更多更複雜。但問題在於,許多教練根本不是很了解科技在說什麼,而那些研發科技的人也根本不懂高爾夫,而因此造成困擾與誤解。你必須很清楚地去了解科技,了解各項數據的真正意義。比方壓力毯,能檢測上下桿過程的身體壓力狀況。很多人誤解那是重量轉移,不是,應該是施壓。這兩者是不同的。科技確實可以幫助高爾夫,但教練太依賴科技,過度指導,這是問題。

在青少年選手部分,現在的教練把青少年當作巡迴賽選手教導,這是錯誤的,她們只是青少年,要當作青少年來指導。要有趣、要讓他們享受這運動、讓他們想要去打球。有樂趣才會有動力,如果揠苗助長,只會扼殺他們的熱情而已。我也必須提醒青少年高爾夫選手的家長,不要讓他們從小就只打高爾夫球,而是要多嘗試各項運動,再慢慢地將各項運動所獲得的能力,運用在高爾夫球上。比方棒球也是旋轉的運動,和高爾夫很類似,跑步能提升下半身強度,也很好,還有足球、跳高等等。透過從事各項運動來發展身體能力,更有機會在未來成為頂尖選手。

 

你曾和許多巡迴賽選手合作過,最欣賞誰的揮桿動作?

哈,這個問題很難回答。我只能說,我欣賞不同球員的不同揮桿部分。我最喜歡獨特的揮桿動作,因為他們能使用自己的身體能力來擊球。最好的球員不用去模仿別人。要打高爾夫球,就是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。要做到這一點,你必須先知道自己是怎麼動作的。

我欣賞老虎的擊球、DJ的上桿頂點、麥克洛伊使用地面的動作,還有瓊拉姆的揮桿,很簡單很容易重複。米寇森的短桿創造力、喬丹史畢斯的推桿,雖然他最近短推桿有點掙扎,但他長推桿的想像力很出色,速度掌控很好。

 

你覺得要怎樣才能打得更好?我想這是所有球友最關心的。

高爾夫揮桿動作各式各樣都有。在年輕時,我們總會去找個學習對象,找個最佳球員,去模仿他們的揮桿動作。但我認為最佳球員之所以能成為最佳球員,在於他們擁有自己的揮桿,他們不會去模仿別人。

要打好球,你必須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最佳揮桿是怎樣,你要了解如何去動作。如果你能夠透徹基本動作,你相信自己,那麼高爾夫球應該很容易。我覺得大多數球友打不好,在於他們不瞭解瞄球設定與擊球瞬間的差異,他們以為都是一樣的。和瞄球設定相比,在擊球瞬間,桿身會更為前傾,身體動力往前。所以,在我教球時,我都會先教他們瞄球設定,再教他們擊球瞬間,不用揮桿,就是擺出瞄球設定,再擺出擊球瞬間,感受其間的差異。接著再加入一點點上桿動作。如果你不知道擊球瞬間的動作是如何,你就不知道怎麼打;所以許多球友在擊球時,都會把球往上撈。這是錯誤的。

不管你的揮桿動作如何,最重要的就是擊球瞬間。看看吉姆福瑞克(Jim Furyk),雖然揮桿那麼獨特,但生涯迄今賺進超過六千萬美元獎金。還有甫轉入職業就奪冠的馬修渥夫(Matthew Wolff),上桿動作也非常奇特,但如果你看他的擊球瞬間動作,基本上和其他頂尖球員都一模一樣。

大多數球友之所以會覺得高爾夫很難、讓人困惑,是因為他們想做出完美揮桿,卻忘記了最關鍵的是擊球瞬間。被認為是史上擊球最出色的班侯根(Ben Hogan),他曾說過自己最愛的一個練習方法,就是Impact Fix。怎麼做?先擺出瞄球設定,然後改變成擊球瞬間姿勢,再上桿擊球。這麼做能促使你自然地回到正確的擊球瞬間姿勢,轉移重心,旋轉身體,讓揮桿圓弧最低點往前移,先球後草,而非先草後球。

 

能給有志於往職業發展的台灣青少年選手一些建議嗎?

台灣有許多很好的年輕選手,如果他們想要進軍世界舞台,我覺得美國大學是一條很好的管道。最近幾年,很多經過NCAA洗禮的球員,一進入美巡賽就奪冠,像是錢普、渥夫、柯林森川等。這是過去不曾出現過的情況,代表現在的美國大學擁有很棒的教學系統,能培育出更多頂尖的選手。

如果你是年輕球員,你想要進入更高的水平,你要準備妥當。重點不在於你練多少球,而是練球品質。當你練球時,要有明確的目標,並至少花20分鐘在這上頭。比方說我今天要練習推桿速度掌控,我就只練這部分,不要去管別的。設定目標,專注在上頭。

此外,我也要提醒現在的青少年選手,當今的高爾夫是力量的運動,有距離就有優勢。所以,你必須致力在速度與力量上,強化下半身與核心強度,試著去打出更遠的距離,而不是想著要做出漂亮的揮桿。別太在乎青少年時期的成績,沒有人會在乎你在青少年時曾贏過多少比賽。沒有人會記得尼克勞斯業餘時贏了多少比賽,大家只會記得他拿下18座四大賽金盃。沒有人在意老虎在青少年時期多強,大家只會記得他的四大賽15勝與美巡81勝。

最後,專注在大目標上,勇於夢想,往前邁進。

(文∕翁崇家   攝影∕翁挺耀)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