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人玩不起高爾夫

2019-02-03

1990年代,台灣錢淹腳目,原來的六七家球場不敷使用,興起了大量的高爾夫球場。那是台灣第二段高爾夫熱,但是,很多人對高爾夫不了解,引起了很多的觀念差異而引起的貧富對立。

記得曾經和一位教學醫院的副院長聊天,建議他打打高爾夫,他說,這種有錢人的玩意兒我怎麼打得起。我就花了一番時間跟他解釋,高爾夫的費用比打保齡球便宜,比射箭便宜。他說原來如此,他原先以為要有幾百萬的會員證才可以打高爾夫。

那個時候台灣已有50萬人在打高爾夫了,有很多知名選手在國外有傑出的成就,那時候有五六十家新建球場,如雨後春筍般的大興土木。

就在這個時候,輿論撻伐,認為高爾夫球場佔用了太多的土地資源,這是特權人士的玩意。是不當的土地開發。於是政策緊縮,很多投資人在那個時候,蓋一個球場10年拿不到建照,很多人血本無歸,口袋深厚的人也受了重傷。

現在回想起來,那就是一種無知的年代,很多球場蓋不出來或拆了。彷彿重重地打擊高爾夫,就能夠表示你和小老百姓站在一起。終於,大家一起重返貧窮了。

現在的台灣,有50萬人打高爾夫就很不錯了。這個數字還會繼續縮小。

高爾夫是一個富裕的指標,均富的年代,大家都開始開好車,吃美食,享受高爾夫。在先進國家,美國是第一個代表,擁有佔全世界半數的16,000個球場,以及2500萬人的Golf人口。鄰近的韓國是另外一種代表,30年前他們還不能吃白米飯,政府規定他們要吃糙米飯,現在他們已經有錢了,韓國貨不再是次級品的代表,而形成一部新的韓流,他們的高爾夫球場也從數十個,發展成500個,他們的高爾夫人口從40萬,變成450萬。

中國大陸本來也會是另外一個韓國,但他們只不過是步了台灣的後塵。他們的球場1990年的時候,只有六個,到了2008年奧運的時候,已經有600個了。對於一個經濟成長兩位數的國家而言,這個球場數字太少了。2017年,中國人大概從來不會相信自己有錢了,整改掉100多家球場,當時,有各種理由讓這些球場關門大吉。

好不容易安定下來,又有了第二波的整改。中奬率很高,很多知名球場,職業名將設計的球場,已經在世界上風評甚佳的球場如海陽旭寶都拆了。

跟30年前的台灣,好像。最好大家都不要打高爾夫,最好大家都不要從事高級的娛樂,最好大家都跑到國外存錢,享樂。

高爾夫在華人世界,還有一段漫漫長路。落後韓國、泰國、新加坡之後才會慢慢地清醒。

(文/王麗珠,台灣資深媒體人)

分享至: